晋城冰箱价格联盟

[经验分享]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标本误差及解决办法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标本采集前的影响因素


1.1 饮食

除特殊项目或急诊外,生化标本的采集一般在早餐前或进食12h后采血,如果是血脂检测还要至少两周内保持一般饮食,24h禁食高脂肪饮食,且前一天晚禁止大量饮酒。因为某些血液成分受饮食影响较大,如血糖、血脂、蛋白质等。在实验室检测方面,进食后血液化学成分的改变还可给检验操作的本身造成困难而带来误差。如进食后血中脂质的增加不仅使甘油三酯的含量升高,还可导致血清(血浆)乳浊,给测定的比色、比浊带来一定干扰,又由于乳糜微粒所占容积影响了检测加样量的准确(脂糜以非均匀态主要浮集于血清上层),几乎能对所有检测项目造成负误差。另一方面,空腹时间不应超过16h,因为过度饥饿会使血清蛋白、葡萄糖含量下降,胆红素因清除率减少而上升。


1.2 运动

强烈的肌肉运动明显影响体内代谢,与肌肉有关的酶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可在运动后增加,如果忽略了运动后采血将使肌酸激酶(CK)显著增高的特点,可能会把健康人误诊为心肌梗塞患者。


1.3 药物

药物对血液成分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其原理及情形相当复杂,国内外都进行了许多研究。由于临床诊治新药的不断应用,使药物干扰的问题愈加复杂,许多相关问题正在或尚待研究,故临床医护和检验人员都应当熟悉可能产生干扰的各种药物,力求避免药物干扰性误差。采集标本应尽量选择在未使用各种药物前,如患者长期服用药物,则需对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

标本采集后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2.1 由于相当一些化学成分在红细胞与血清(浆)中的浓度分布有一定差异,当标本溶血后,红细胞中含量高的成分大量进入血清(浆)中,使某些生化指标的浓度不同程度增高,且比值(红细胞内浓度/血浆浓度)越大,溶血越严重,增高就越显著。例如钾、镁、乳酸脱氢酶等。另一方面红细胞内含量过低成分则会对血清(浆)造成稀释,而使某些生化指标的检测值降低。


2.2 血细胞成分进入血清(浆)中因化学反应而引起的浓度改变溶血后红细胞的磷脂进入血清而被血清中的磷酸酯酶水解,其结果造成血清无机磷浓度显著增高。又如血红蛋白能将胆红素氧化成胆绿素使血清胆红素降低。


2.3 血红蛋白本身颜色对检测的光学干扰血红蛋白的颜色在431nm555nm波长附近能使比色、比浊法的吸光度增高而带来误差。


实际上,以上三种影响和/或干扰在溶血标本中同时存在并可相互作用,因而使检测项目受到的影响更为复杂,这在超微量、高精度和多指标的检测分析中显然不可忽视,因此,严格控制标本质量,避免标本溶血是保证生化检验质量的重要方面。

血液标本处理的影响因素


血液标本抽取后应及时送检,尽早进行检验或标本的预处理,否则放置时间过久会导致某些化学成分的改变。如采血后室温放置,由于糖酵解作用,可使血糖每小时降低0.05mmol/L,夏季采血后血糖将以每小时7%~10%的速度分解,标本留置时间过久易影响血糖的检验结果;红细胞中K+逸入使血清K+升高、ClCO2在细胞内外的交换使血清Cl增高、CO2逸散使其结果减低、以及酶活性的降低或丧失等等,如果血液标本同时还有微生物的严重污染及气温较高等情况存在时。


上述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就更加复杂。未加促凝剂的血液标本离体后30min即可进行血清分离,加有促凝剂的血液标本则10min就能进行离心分离。抗凝血在采血后可立即分离血浆。不能及时检验的标本,有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可以离心后置冰箱2~8C°保存,没有分离胶的要将血清(浆)吸入有盖试管内,置冰箱2~8 C°保存,切勿与血细胞共存,否则可引入溶血及其它影响因素;用于酶学检测的血清不宜反复冻融,此外还应注意血液标本保存时间不能过长。

4 小结

综上所述,为控制影响血液生化检验质量的标本误差因素,需注意以下几点:

1.医护人员应向受试者做出必要的检验前准备的解释,特别是需提前停用的药物及某些饮食成分等需受试者配合准备的问题。

2.生化检验的血液标本应于早餐前或进食12h后空腹静脉采血(急症例外),禁食时间不宜超过16h,受试者采血前勿做体力运动,不要服药饮水。

3.应严格避免血液标本溶血,故必须排除一切可能造成溶血的因素。

4.血样及时送检并尽早进行检验或血清(浆)的分离操作,以免血液离体时间过长导致某些化学成分的改变。

5.对于暂时不能检验而需要保存的血样,实验室应根据具体检测项目作出明确规定,如分离血清(浆)、保存温度及期限等。

6.建立血样收验制度,其中包括对血样要求的基本观察和查对,拒收不合格的血液标本。


目前室内质控的方法对于来自被检样品的误差因素,单纯用质控物是不能反映出来的。因此,加强实验分析前质量(包括标本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