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冰箱价格联盟

“冰箱妈妈”,有多冷?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蓝字,让我们更懂自己、更懂孩子。



此刻,如果让你描述一下你的母亲,你会用怎样的词汇和话语?此刻你可以静下心来想一会儿。

我想,如果这些描述像一棵有枝干、有树叶、有花朵和果实的树,里面既有你的评价,一些词汇,也有一些故事里的感受;既有好的感受,也有不好的体验,或许这样的亲子关系就是鲜活的、丰富的、生动的。

我想这样的描述应该是少见的,因为往往是母亲某些方面的特点给我们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记得,和一个朋友聊起过她的妈妈,她说:

我和母亲的关系很复杂,我感觉我应该和妈妈很亲近,因为她为我付出了很多,但是我就是做不到。

放假了,我打心里不愿意回家,因为我不知道以怎样的方式待在她的身边;偶尔我们通电话,仅停留在“吃饭了吗?”“天气冷了,加些衣服”“出门注意安全”这些话题。她感觉自己和母亲就像是外国不太熟悉的人聊的一些话题。

我很想和她亲近,可是我就是做不到,人们都说探索原生家庭,我有时也觉得或许是因为妈妈小时候对我有太多的忽略,除非我很乖、很听话、很给她长脸。

但是,每当这时,我又觉得我是多么的不孝啊,妈妈付出那么多,还不知足!


近来,我又一次读了南希的《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的一个案例——“冰箱妈妈”后,我仿佛找到了朋友纠结的一个钥匙。

或许,孩子没有错,妈妈也没有错,但是孩子的复杂情绪就是在内心世界里那样真实的存在着,孩子可以怨恨TA内心世界里的那个母亲,并且将怨恨释放之后,让爱流出来,而不是将母亲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冰箱妈妈”的案例是这样的:

南希曾治疗过一位对任何事情都很冷漠的男性患者。

他所有的人际关系,似乎都显得冷若冰霜及拒人千里之外。他对自己与他人保持距离的解释是,他的母亲是一个“冰箱人”,不会表示任何温情。

后来,南希与这位患者始终很难建立合作的关系。经患者允许后,会见了他的母亲,传说中的“冰箱妈妈”。

南希当时想象着会见到一个毫无生气的机器人,结果让她大吃一惊的是,他的母亲不但很亲切,而且对儿子身怀爱意。

一番沟通之后,南希才了解到,原来在孩子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里,母亲患有很严重的传染病,因而被隔离,禁止接触,而其他的亲属也很少关心这个孩子,于是,在这个孩子最初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了,他就是感受到这个世界如冰箱一样冷漠。



是啊!母亲根本和冰箱不沾边,而且还很温暖,孩子的冷漠是她的错吗?好像也不能这样讲,相信她当时内心对孩子有无比的牵挂和爱。

那孩子呢?他在最初来到世界时,没有什么人关心他,世界是一片冷漠,他成为一位坐在心理治疗室里的冷漠的患者,他觉得妈妈是个“冰箱妈妈”,有错吗?没有!

“冰箱妈妈”和“温暖妈妈”,一个存在与内心世界,一个存在与现实世界,只是两个世界相距十万八千里。

当出现问题时,很多时候人们都坚信总有一方是对的,一方是错的,总有一个人是要为此负责的,但很多时候并不是谁错了,但是结局已经形成了。

世上没有绝对的对错,就像人没有绝对的好坏。人心更是怎样复杂的存在啊!

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里,这样一个“冰箱妈妈”的形象,这样一种冷漠感受就这样真实的存在的,他的内心就是感受不到外界对他的爱。感受没有对错,不加评判地去看见就好!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一定是什么东西阻隔在了他们母女之间,需要她进一步探索。

于原生家庭探索而言,很多人嗤之以鼻:

他们可能觉得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问题归咎到父母身上,这一方面让他们觉得自己无能,另一方面觉得自己不孝,当他们去否定这个方法的有效性时,就不用面对这些了。

其实,对原生家庭的探索,是在找一个人为自己的问题负责,这是一种误解。

这种探索只是作为“我是怎么来的?我为什么成为现在的我”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的终极目标是对自我关系和人际关系模式的一种看见乃至一种改善。

探索是为了让我们冲破层层迷雾,让内心世界越来越接近于真实世界。

妈妈,就是你以为的那个样子,她的那个样子真实地存在于内心;妈妈,又不是你以为的那个样子,因为你没有看到她真实的样子。

你有理由恨那个没有给你爱的那个“冰箱妈妈”,但是你更值得让那个“温暖妈妈”住进你的心里,给你源源不断的爱和力量。

这个“温暖妈妈”可以是真实的妈妈,可以是亲密关系中给你接纳、看见和爱的伴侣,也可以是心灵上给你重新养育的咨询师。

当然是否进行这样的探索,选择是你的自由,没有任何别人可以主宰。


作者|杨晓红 

0-3岁宝妈的心理陪伴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科学研究院心理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班学员


ps:

1、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交流

2、如有疑惑,请在后台提问或预约咨询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