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冰箱价格联盟

见识为什么重要?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本文选自万维钢老师文章,转自中南校友圈


 1.人与动物的需求是不同的 


有个十几岁的小男孩,生活在大城市,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在一个很好的学校读书。可是他爸爸很少回家,因为他妈妈脾气很差。也许是因为以前过了苦日子,妈妈竟然会给家里的冰箱上锁,来防止孩子偷吃东西。男孩感觉不到家的温暖。


有一次,男孩在外面捡了两只流浪猫,觉得非常可爱,就抱回家想偷偷养起来。不幸的是,他的妈妈发现小猫的时候,小猫正在喝她杯子里的牛奶。于是当着小男孩的面,直接把小猫的头往墙上撞,活活给撞死了。


男孩非常难过。但是除了难过,一个很特别的想法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并从此伴随了他一生。这个想法就是——对人类来说,仅仅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是远远不够的。



这个大城市就是100年前的美国纽约,。


 2.人为什么会有更高的追求?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像是一座金字塔,是有不同层次的。底层是生理和安全需求,往上是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满足了底层的,就会有高层的需求。


马斯洛的理论一直有争议,但是你得承认,它很好地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的人像马斯洛的妈妈认为,最微小的物质比什么都重要,有的人却在追求自我实现。他们之间的差距,当然不仅仅是钱多钱少的事,而是认知上的。


认知不是智商,人的智商和身高一样,是正态分布,再高也高不到哪儿去;可是人的成就却是幂律分布的——是一系列苦练和正反馈积累的结果——差距如同云泥。


掌握了社会心理学,你就会懂得各个群体的


成就到了一定程度,你就算把他所有资源和财富都拿走,他还是能像穿越小说里的主人公一样干出一番大事业,因为他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智识——智慧和见识。


大人物应该有什么样的见识呢?


 3.见识的差异意味着什么?


美苏冷战期间,双方曾经有过一些表示友好的举动,比如在对方国家办展览。1959年,苏联搞了一个美国展,其中展示了美式的大房子,里面有各种家电。苏联宣称这种生活是一般美国人享受不到的,但其实那就是美国普通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准。没错,电冰箱早在1920年就已经在美国家庭普及了。



当时尼克松作为美国副总统访问苏联,跟赫鲁晓夫一起参观了这个美国展。二人走进样板房,尼克松看到里面有一台洗衣机,他找到了一个话题灵感。尼克松说:“咱们两国为什么非得搞火箭竞争呢?咱们搞一个造洗衣机竞争不是更好吗?”


可是赫鲁晓夫有完全不同的思路。赫鲁晓夫说:“你们美国人不要以为苏联人没见过洗衣机,其实我们苏联每个新房里都有洗衣机,而且我们的洗衣机都是一样的,不像你们美国搞各种不同型号的洗衣机,这不纯属浪费吗?”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厨房辩论”,尼克松因为这个辩论拿到了很高的个人形象分。现在我们可以判定,赫鲁晓夫在这场辩论中完败。中间有个小花絮是,尼克松说美国将会让每个家庭都拥有一辆汽车,赫鲁晓夫可能太过急于找回场子,竟然说苏联能让每个家庭都拥有一架飞机!尼克松马上反问,你想把这些飞机停在哪儿?


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考虑人的主观需求(市场)。如果政府总是指导国民应该如何生产、生活,最终的结局必然是生产和消费全部停滞。——哈耶克


1959年,世界各国正在从传统向现代演变。赫鲁晓夫在别的方面可能才智过人,在一个更传统的场合肯定游刃有余,但是面对“现代世界”,竟然没有一个最基本的见识。


这是因为现代化的见识不是常识。


4. 高水平的见识从何而来?


就算是生活在发达国家,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现代化思维。


美国社会学家赫伯特·甘斯(Herbert Gans)曾经有一项研究,他比较了波士顿工薪阶层和精英阶层的文化差异。他发现,工薪阶层的一个特点是只相信自己的亲友,而非常不信任外部世界,甚至可能对陌生人有一种自发的敌意。他把这些人称为“都市村民”——住在都市里,却仍然是村民思维。


相比之下,中产阶级和精英阶层的人没有那么强烈的亲缘意识,他们很容易和陌生人合作,而且非常信任办事规则。


再看看今日的中国,这个现象不是很明显吗?小城镇的人们特别讲究亲属和熟人关系,没有关系寸步难行,这也是为什么有理想的年轻人非要去大城市。什么叫发达?什么叫精英?真正的差异是思维模式。


像这样的差异,我们还可以列举很多,请允许我用“普通人”和“精英”来标记这两种思维。


精英能够理解复杂的抽象概念,而普通人处处使用简单的形象思维。

精英探索未知,普通人恐惧未知。

精英能从长远打算,普通人缺乏自控力。

精英注重个人选择和自由,普通人认为别人应该和自己一样。

精英拥抱改变,普通人拒绝改变。

精英跟各个阶层的人都有交往,普通人只跟本阶层的人交往。

精英爱讨论想法,普通人爱讨论人和东西。

精英把自由时间花在学习上,普通人把自由时间花在娱乐上。

……


还有一个区别非常值得一提,那就是精英特别注重效率,而普通人强调公平。这个结论来自2015年的一项新研究,让受试者玩一个游戏,在两个选择中决策:选第一种,两个人的总收益会大幅增加,但是分配很不均匀;选第二种,新增收入在两个人之间分配更均匀,但是总收入的增加没有第一个结果快。结果,越是精英人物——比如耶鲁法学院的学生——越倾向于选择第一种,而普通人更愿意选择第二种。


二八定律:任何社会的精英都只是总人口的20%


现在世界的一个趋势就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这个研究说明精英对此根本不在乎。这也是为什么,“精英”在美国几乎已经是一个贬义词。


问题在于,如果精英比普通人仅仅强在他是个富二代或者官二代,我们完全有权鄙视他们;可是,如果精英的成功是基于努力程度和见识水平,那我们的道德优越感还有多大意义呢?


好在在中国,“精英”目前可能还是一个好词。有人说,非得有房有车或者百万年薪才能叫精英,在我看来这种标准不止夸张而且肤浅。只要往马斯洛金字塔的顶层攀登,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就是精英。


没有贵族精神的社会必然陷入丛林……美国的公民精神,就是贵族精神的延续。——托克维尔


我也想成为精英。既然现代世界跟我们的直觉、心灵鸡汤、寓言故事和成语典故都非常不同,那我们如何才能以精英的眼光和思维模式,去理解、改变这个世界呢?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亲身参与,而最快的则是读书。


股权是企业的基石

【股权激励不是让所有人成为股东

而是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股东】


股权激励是趋势

晚做就是你为竞争对手培养人才

【早做就是竞争对手为你培养人才】

是谁的,谁负责!

民营企业面临三个最大的问题:干部员工无动力、无压力、无规矩。

内部股权激励之前,必须清楚知道5个点:

1、怎么分,什么方式?
2分给谁?
3分多少?

4什么价格分?

5、怎么退出?


公司控制权与股权激励



如果说【股权激励四维模式】和【中国股权激励研究院】是华一的重要创新,那么“股经”的诞生则开创了整个行业的先河。华一世纪把多年来在股权激励、绩效管控、公司运营上的实战经验,首次浓缩成为257字的《股经》,成为股权激励领域的。


如何保证公司的安全,如何保证公司的控制权?如何做好内部团队激励,让公司利润翻倍呢?

请点开看↓


以上就是中山大课堂&华一世纪线下两天课程《公司控制权与股权激励》部分视频,两天由同一个老师授课,满满的都是干货,中山大课堂&华一世纪的课程就是实在。



主要内容


1.吸引和留住优秀核心人才的三大核心秘诀

2.如何确定股权激励的总额度对象

3.如何用超额利润激励法提高员工积极性,提升业绩

4.如何用在职利润分红激励法提高员工积极性,提升业绩

5.如何使用“1-3-5渐进式激励法”让被激励对象由虚到实,真正的留住人才

6.如何激励企业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

7.如何掌握公司的控制权如何权衡不同股东之间“责、权、利”

8.如何给股份“ 做加法让股份越分越多

9.股权融资、众筹、估值如何避免陷阱

10.股东之间的股份如何合理分配

。。。。。。。



  立刻报名中山大课堂&华一世纪

线下两天《公司控制权与股权激励》


课程对象:董事长、总经理、核心高管

课程嘉宾:中国官方唯一认可股权激励研究院·单海洋股权激励团队

 课程地点:全国均有开课


学习费用:课程价值12800元/人,前30名优惠价1280元/人


部分城市近期开课课表

中山 3月21-22日 4月28-29日

广州 3月08-09日、3月18-19日

佛山 3月13-14日、3月27-28日

深圳 3月08-09日、3月22-23日

其它城市开课资讯请扫码或来电咨询!

老师 132 4606 2326/158 195 93352



长按二维码并附上 公司名称+姓名+职位+电话号码+参课城市

即可报名!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华一世纪《股权激励整体解决方案班》2整天的股权专业课!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