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冰箱价格联盟

徐徐道来话北京乾隆皇帝的御用冰箱长啥样?!老北京冬季最火行当为何消亡?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现代化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便捷,很多以前需要在冬季才能做的工作,也变成了四季皆宜。比如,空调、冰箱之类现代制冷设备的出现,不过仅有一、二百年的历史,那么古代的人们是如何消夏避暑的呢?

和您说,这就和很多冬天要做的工作分不开了。也许现在很多人都对这句话没有感性认识。其实,您想一想,在烈日炎炎的夏日,如果没有空调和冰箱,那人们会用什么来降温呢?天然冰块,没错,那天然冰块是什么时候才能制作呢?当然是数九寒天的冬日。所以,当年老北京,冬季窖冰可是最红火的行当,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北京冬季窖冰才最终停止。这个职业也就自然消亡了。


经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可知,近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就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入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的诗句。也就是说,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周朝时期,人们已经在每年的腊月采冰,正月往冰窖存冰,二月以后再取出冰块,用来冰镇羔羊肉和新鲜韭菜等上供祭神。


远古时期的人们信奉神灵,频繁地举行祈神祭祖仪式。而用于祭祀的供品要求一定是清洁新鲜的食品,否则就是大不敬。每次祭祀之后,还要把作为供品的肉食分给王公显贵食用,叫做“散胙”,所以祭祀的供品必须采用冰镇保鲜,如同现代社会城市的大型超市使用冰柜保鲜食品一般。而且,夏季时,王公贵族还要使用冰块作为制冷剂来堆放在房间里防暑降温,利用打碎的冰块制作各种美味冷饮,保鲜食品等等。因此,在老北京,就出现了一个只有在冬季才出现的职业,那就是窖冰。


那您知道老北京都怎么窖冰吗?老北京冬季窖冰到底什么样?


今天,让我们继续北京的冬天这个话题,我们来说说老北京的冰窖和窖冰。


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周成主命凌人掌冰,岁十二月,敕令斩冰纳于凌阴。凌阴者今之冰窖也----藏冰之制始此。”这段话的意思是,周成王指定专业储冰官员(“凌人”)于每年12月份制冰,取冰,命令其将切开的大冰块存储于冰窖之中,这就是中国藏冰制度的起源。


《燕京岁时记》还提到夏季冰块是如何使用的。“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也就是说除供给皇室用冰以外,文武大臣、皇亲国戚们也都能获得皇帝赏赐的“冰票”,然后即可去皇家专用冰窖领取使用。这种做法不禁使我们联想到公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的中国因各种物资供应紧缺,供不应求,广为流行采用票证供应商品的计划控制方式。


由此可知,过去无论是谁要用冰都靠的是冰窖,北京的窖冰历史十分久远,作为“窖冰”行业的发展是在清代最为兴旺,一直延续到民国及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后的冰窖是在一九七九年才正式停用的。那在北京民俗专家金受申先生所写的《京华岁时记胜》一文中,也专门写到了当年老北京冬天窖冰的场景。虽然这种场景已经离我们现代的生活很远很远了,但如果您对北京的历史感兴趣,不妨静下心来仔细品味一下,当年老北京人窖冰的辛苦。


过去的冰窖分为官窖、府窖和民窖。最多时全北京城共有20余处冰窖。如紫禁城内靠北城墙一侧的隆宗门西冰窖、北海雪池冰窖、什刹海前海南沿的恭王府冰窖等等。这些冰窖冬季储冰,暑期出冰,春秋两季也少量地储存肉类、果蔬,而且它的保鲜效果甚至优于现代机器制冷的冰箱和冷库,可谓四季不得闲。


查阅《大清会典事例》发现其中有记载:“紫禁城内设冰窖五,景山西门外冰窖六,德胜门外冰窖三,正阳门外冰窖二”。在明,清时代,冰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只许官采,不许民采。直到清末民初才逐渐允许普通平民百姓开采储冰。采冰人称为冰户,卖冰的店铺称为冰局,采冰作业一般都是在北海,,筒子河,护城河上进行。


金易先生所著《宫女谈往录》书中,宫女何氏对慈禧太后夏日在颐和园消暑有这样的叙述:“宫里头出名的是零碎小吃,秋冬的蜜饯、果脯,夏天的‘甜碗子’。‘甜碗子’是消暑小吃,……把新采上来的果藕芽切成薄片,用甜瓜里面的瓤,把籽去掉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镇了吃。……把青胡桃砸开,把里头的带涩的一层嫩皮剥去,浇上葡萄汁,冰镇了吃。”由此可见清宫夏季用冰之一斑。


另据慈禧的侄孙、曾于1900年随从护卫慈禧为躲避八国联军逃到西安的叶赫那拉·岳超写于1962年的回忆文章《庚子———辛丑随銮纪实》说:“辛丑在陕度夏,慈禧要吃冰镇酸梅汤,关中天气温热,向无存冰,御膳房计无所出。有当地人建议,谓距长安城西南百余里之太白山,……山中有一岩洞,深邃阴凉,内有千年不化之冰。因命地方官每日派人赴太白山运冰,供御膳房用。”


据《大清会典》记载,清代北京城内共有18座官家冰窖,专供皇家和王公大臣用冰。不论官窑还是府窑、商民窖,都是在冬天采集冰块,存入地窖中,夏天拿出来使用。
  

清代宫廷还有小型储冰用的木质“冰箱”,这种器具当时被称作“冰桶”,是由古代的盛冰容器——“冰鉴”演变而来的。它们一般为木胎,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等材料制成。冰桶与现代冰箱有异曲同工之妙,箱内一般采用导热性较弱的铅或锡为里,这样既能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延长天然冰的使用时间,又可以避免融化的冰水侵蚀木质箱体。
  

今天故宫里保存的一对乾隆年间制珐琅彩“冰桶”是木制、锡里、外有铜箍,约一尺五寸高,二尺见方,下有约一尺高的木座,上有两块带透空钱式孔的木盖。它还有一段颇为曲折的故事:1924年逊帝溥仪把它带出宫,在天津流入民间,几经周折后被天津的一位老中医陆观虎先生收得。解放后陆先生当上了天津中医院院长。后来,陆观虎去世,冰桶也被遗散,直到1985年11月,他的女儿陆仪经过多方打听和查证,才从有关部门认领了失物,经他们全家商量,决定把它再捐回故宫。这对珐琅彩冰桶经历了一个甲子的飘零后,物归原处。


当然了,冬季窖冰的用途自然是夏天解暑降温,因此,也就诞生了老北京夏天的清凉美食,有一种,您绝对听过,那就是被誉为老北京土产冰激凌的雪花酪,并且,这雪花酪的名字也有一段来历呢。至于这来历到底为何,您不妨听听我们最上面的音频节目,那故事真是曲折又有趣!!


哪里能听:

播出电台:北京交通广播103.9兆赫

播出节目:《徐徐道来话北京》

主持人:著名相声演员徐德亮

播出时间:每早六点。


其他收听方法:

1、歌华有线305频道

2、下载听听FM的APP搜索“徐徐道来话北京” 

3、关注本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

本公号所有音频、文字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发转载!违者必究!

长按二码识别或推荐扫描,您就能天天收听阅读《徐徐道来话北京》

猛戳阅读原文可以看到上一期图文噢!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