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冰箱价格联盟

名师课堂丨十位名师教《老王》之黄玉峰:我教《老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胡子支教于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某乡镇初级中学,担任两个班级的语文老师,现教授全国统一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因非科班出身,辛勤教学之余,充电补课,以不至于误人子弟。

名师课堂丨十位名师教《老王》之黄玉峰:我教《老王》


黄玉峰上《老王》

执教: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黄玉峰

班级:绍兴一中高一文科特色班

时间:20091129日下午110240

预习思考题:

1)老王为什么要把如此珍贵的东西送给作者?作者杨绛对老王一贯抱怎样的态度?她最终理解了老王的心意吗?

2)文末作者说“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作者为什么不安?她又说“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3)作者写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你又读出了什么?

一、老王是怎样的人

请齐读文章开头,定调,缓慢、沉重、沉思: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玉峰感言:

读了这一节,我们知道了老王的“职业”是蹬三轮;知道了老王与“我” 是蹬车与坐车的关系;还知道他们有时超越了这种雇佣关系——一路上,还能闲聊。

请男同学朗读第2段: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玉峰感言:

读了这一节。我们知道了老王的生存状态:他是个边缘人物,被排除在体制外。单干户在当时就等于无依无靠的流民,等于绍兴的“堕民”,地位低,很丢人。我们还可以推知,老王大概五十岁左右,没亲人。只有两个侄儿。 他自己并不出息,却骂侄儿没出息,可见侄儿们与老王关系不好。总之,他既没有社会的温暖,也没有家庭的温暖。不过,我不明白,杨绛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据老王自己讲”,而且,还用了六个引号?看来杨绛也怀疑老王没有进体制,“没出息”,是另有原因的!

我们且看下去,请看第三段,看得慢一点

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玉峰感言

果不其然。原来有人”在背后说“闲话”,说老王生过恶病,说他“年轻的时候不老实”!看来,杨绛强调据他自己说 不是无缘无故的。不过,杨先生一家还是可怜他,给他药。不过,那只是可怜,而不是同情,因此文章写道: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什么叫更深的不幸:那就是不但生活苦,而且名声坏,精神更苦!

然而,看了“老光棍”这个词,我心里总不舒服。这不是在骂人吗!

请看文章第四节: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玉峰理解:

原来老王住在这样的地方,与杨先生家相距不远。不过那“不是他的家。 理由是:老王只是说,“住那儿多年了。”

小结四个自然段:老王的生存状态

请抓词语:

没组织——单干

身体差——瞎眼、没人坐他车住处

住房条件——荒僻、破破落落、塌败,

——而且还不是他的“家”,他没有“家”的感觉。

玉峰按:

读了上面四节,可知这是个不幸的人。物质上穷也罢了,精神上还极苦恼,又有病,还被人瞧不起!真是“老病有孤舟”。但是,我们要问,这“脑袋慢”是他的过错吗?这恶病要怪谁!

——这是一个苦难的年代,一个恶的年代。我读出了作者的控诉,也读出了作者与老王的距离!

一个不幸的人,  一个恶的时代。

从第5——7小节开始,作者写他的为人处世了:

三送:

送水,  送病人、  送“货”(请抓关键词语)

请第一组女生读第五节: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玉峰在想:

他对“我” 好,“愿意车费减半”。凭什么?因为她这个大知识分子,大人物肯与我聊天,不嫌弃我,还给我药。

送的冰“大一倍,冰价相等。”哪有那么便宜的事!看来是不但没赚他们一分钱,兴许还亏了些。

看来,这个时代还有感恩的人。

请第二组女生读第六节:  

,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玉峰想:

“钱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钱钟书,老王不收他的钱,还悄悄问:“你还有钱吗?。 但是他不知道, “钱先生怎么会没有钱”,比你老王,他们不知要多多少。可老王却还要替人家“不放心”。真乃菩萨心!

齐读第七自然段(稍慢)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玉峰按:

哦,三轮取缔了,不能为“资产阶级分子”服务了。可他改成平板车后,还搞什么“半寸高的边缘”,打擦边球,与党的政策对着干。看来,“脑子”并不“慢”啊。

老王对他的“货”服务周到。     苦到这地步,还说能“凑合”。可见,是个安贫知足的人。

小结:老王的为人处世

善良、诚实,义气、体贴、安贫,不过,逆来顺受,有点窝囊——恶的时代仍有老实人

玉峰按:

可是,到底太苦太累,老王终于病倒了。看了令人心酸,如此“活着”,身心两伤,怎么能不病!

难道这也是恶病?

思考:老王临死前为什么送蛋和油?

816节最要紧,必须细细体会。特别要注意前词造句的潜意识!

看第8节,要默读,一个字一个字读,千万不要读出声来!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yu)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玉峰无言:

!老王来送蛋送油了。

“镶嵌”两字实在用得好!它使我联想到火葬场里的骨灰盒。

呵!老王,你怎么成了这模样,后面的一组描写,让人不忍再看一眼。怎么作者这样写你,简直让人感到有些可怕!

杨先生说说得可笑些,这可笑吗?

请看下去,第9自然段: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玉峰按:

老王“嗯”了一声。对别人的问候,哪怕是礼节性的,他都会感动得热泪盈框,何况是你杨先生!

可惜杨先生没看见,她只看见“一手提瓶子,一手提一包东西”。

再仔细看各人的心理和语言:

10)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11)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12)他只说:我不吃。

玉峰对老王说:

啊呀!老王,你怎么把这么贵重的东西送给别人!它的金贵我知道。那年代,我是走过来的,一人每月二两油,一张蛋票(只可买冰蛋饼)。

——啊呀,老王!这可是你的全部积蓄啊!这么多财富!你为什么自己不享用,要送人?你为的是什么呀?!!

杨先生也在问你,可你只回答三个字:我不吃!

我不吃 是什么意思?是你不会吃?不懂吃?不,也许你是舍不得吃,也许你觉得这么好吃的只配杨先生他们享用!也许你已吃不下了!也许你想反正明天要死,吃它干什么!总之,你都没说,你只说我不吃! 可是你为什么不送给大院的穷哥们或者你的侄儿,而要走这么多路,来送给杨先生呢?!

齐读这13节,注意两个谢了,一个转身,一个赶忙: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玉峰感言:

老王,杨先生说了两次“谢了谢了”。当她转身进屋去时,你是怎么知道她是去拿钱的?呵,看来你是了解他们的。他们是不肯接收你的礼物的,可是你多么盼望他们能收下啊,你临死前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心愿,你是真心诚意来送给他们的呀!所以,你赶忙止住说:我不是要钱!

老王啊,这是你说得最有分量的话呀!真是字字千斤哦!——“我不是要钱”,那么,你要什么?杨先生懂了吗?

请第三组女生读(口气诚恳、认真):

14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ª¡ª不过你既然自己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玉峰评点:

看来,杨先生没有懂,她说“我知道,我知道”,其实她根本不知道!她还说,“免得 托人捎了” 。这太伤你的心了!伤透了你的心! 这明摆着是逼迫你接受:

“你不拿,我就托人捎! ”

“托人捎”! “托人捎”!

“托人捎”啊!

 第十五小节只有一句话,琢磨一下: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玉峰插话:

什么叫“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

理在哪里?其妙莫名!

玉峰动情:
    读到这里,老王,我哭了!

我看着你“直僵僵地”“站着等”, “站着等”,不,是“撑着”——等,你在等什么呀?老王,我想你当时是多么尴尬!我猜想为了送蛋送油,你曾经度过多少个 不眠之夜,你一个一个一滴一滴地积起来,你为了送这珍贵的礼物,拿出多大的勇气!他们是“高知”,我是“蹬车的”,老李他们一定要说我是在高攀呀!而况他们会收吗?可是你又想,反正我就要死了,我要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去实现这个朝思暮想的心愿!可怜现在您“站着等”——等她拿钱给你:你在他们眼里,还是一个交易关系啊!你只不过是一个蹬车的!

请看第16节,注意其中的几个动词、形容词和数字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玉峰有话说:

到这里,老王,我已不忍再看下去了!

你就这样等着杨先生慢条斯理地把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布“叠好”——你一定感到,那是何等漫长,就像等了苦难的一生!然后, 你就这样,一手拿着你的“布”,一手攥着她的钱,滞笨地转过了身子!老王啊,你怎么能不“滞笨”呢!他们居然没有叫你进屋坐一坐,他们竟让你“直僵僵地”一直“镶嵌”在门框里!并看着你一级一级走下去!

老王啊!他们真忍心!

老王,你何苦去送东西。我理解,你不是想感谢他们——你早就谢过了——你不欠他们的情,您更不是想攀高枝。

我知道您没有亲人,没人理解,杨先生肯与我闲聊,关心我,不嫌弃我,她是我的朋友。您多么盼望有这样一个朋友亲人!你知道自己快死了,如果他们能把我当朋友亲人,那多好!

如果他们能收下我的礼物,对我说一句知心话,我死也暝目了!

从文章学的角度,玉峰提请注意:

油蛋的价值——无价

送蛋的深意——希望把自己当朋友,死也瞑目

为什么?——因为老王认为杨先生没嫌弃我,因为我老王敬重他们。

小结:

老王的愿望——需要心理安慰,临终关怀

老王的愿望实现了吗?

没有!可是他们没有,他们没有把我当朋友,当亲人,他们高高在上,他们看都不正眼看我一眼,他们不受我的东西,钱先生坐在书房里也没有出来。杨先生看着我一级一级地下楼,也没来扶我一把。他们连一口水都不让我喝,他们连一句贴心话也没说一声!我真的那么讨人嫌吗?!

是我这个穷人的样子吓着他们了吗?

是我曾经生过恶病?

是我太恶心,太可厌,太可怕太恐怖了吗?

老王,你是怎么回家的?杨先生问你是怎么“走”回去的。我要问,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走”来的?现在,你又是“拖”着怎样的心情,走完这段人生最后的旅程!

你在这最后的路上想些什么?在这最后的路上,你都没有得到一点温暖,你一定觉得这个世界太冷了!太冷了!太冷了呀!你已经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留恋!你希望快点死——果然,你——第二天——死了!

老王啊,老王,可怜的老王啊! 

二、 杨绛怎么对老王

再请看第1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玉峰点评:

杨先生,我真佩服您的文笔,寥寥几个字,就把身份、关系、甚至各人的情感都交待的一清二楚。你真是大手笔!我还敬重您肯与“老王闲话”,如果没有您与他说闲话,也许就没人与他说话了,您给他带来温暖,带来了愉快。

作为读者,我感谢您!

您不但与他谈话,还帮助过他,您在五七干校都没忘记关心他,您的女儿给他吃了一大瓶鱼肝油,使他晚上就看得见了。您真是大慈大悲!为此,这位没有组织关心,没有亲人关心的老王,一定感动得五内如焚,把您当作亲人了。

那个年代,你真不容易!

再看第4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玉峰要问

呵,原来老王住处离您家不远,你们夫妇散步经过那儿。可是,您怎么与他几年相识却刚知道他住这儿呢。

这一段,再慢慢品味一遍,特别是划线的几句,读出言外之意

5)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玉峰要追问:

我有点糊涂了:您当然不会去占别人的便宜。可是您知不知道他送的冰“大一倍,冰价相等”。那是什么概念?我更不明白,您为什么在写老王时,要表白一下“他没有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难道其他的“老王们”都欺负你了吗?我不明白,行文至此,你怎么会想到说出这样的话。您是不是忍不住要发泄怨言。您想过没有,“老王们”才是被欺负的主呢!

不要再看第8自然段,太惨了!

玉峰忍不住要说:

杨先生,读这一段时,我震惊了,您怎么会用这样的笔调来刻划老王,写得那么恶心!那么恐怖!您一连用了这么多比喻!您平时写文章不是这样,你从来就喜欢白描的,您在这里却浓墨重彩。杨先生,这段话我真不敢看第二遍,不知您写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也许,这是您当时的直觉。可是,无论如何,太残忍!太残忍了!你不该这样写老王!

是不是在下意识中你就鄙视他,讨厌他!不相信他说的话!

请细细推敲最后这几句话:

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杨先生,老王是来送蛋的,您以为他是来感谢你吗?

从最后一段看,您确实是这样认为的,您下意识里,您总记得你们对他的恩情?

然而,杨先生您错了,他不是来感谢的,是来与朋友 永别的。您却不把他拒之门外!

是的,您给了钱,也许还多给了!但是,他要的是钱吗?除了给钱,您是否还有别的选择!您是否可以亲自去看看他?你们常常散步经过的。这十多天里,为什么不去弯一下呢?如果您去了,只要问一声,老王,你好些了吗?(就像当年老王问你你还有钱吗?),他一定感到蓬筚生辉!也许他不会马上死,即使死了,他也将含笑九泉。

要知道,这就是他撑着病体送蛋给你们的真正原因啊!

不幸的是,杨先生,你们把钱当场还给了他!你还用托人捎来逼他收下!你们是那么冷,那么冷啊!你们压根儿没想过有另一种选择。

杨先生啊,,老王曾问你还有钱吗?您是不是也可以去问一问?难道您与他的关系,就只是他蹬,我坐的雇佣关系,金钱交易?难道您用钱显示自己清高说一声我们从不欺负人,我们是被欺负的主!就够了吗?

杨先生,我曾经看过《德兰修女传》,当我看到她为麻疯病人擦身时,当我看到她把倒在路边、露出骨头、爬满蚂蚁的人背回家时,我哭了!我哭得很伤心,真的,我为她那种崇高的精神而哭,我为自己曾经鄙视穷苦人而哭泣!

杨先生,您和您先生都是大学问家,是知识分子的代表和表率,你们无书不读,您一定知道这些事,您为什么不能对身边的这个不幸的人多关怀一点呢!您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泰斗级人物,连您都这样,中国知识分子还有什么希望!

请齐声朗读结尾一句两遍(想想这句话与开头的联系,想想那个年份)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一九八四年三月)

玉峰沉思:

我看到您在几年后的愧疚,您说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人的愧怍。

我记得这话原来是爱因斯坦讲的。它曾使我深深地感动!

可是此时此地,老王的悲剧,不是因为我们多吃多占,他要的理解,是尊重;他要的是我们能把他当朋友,把他当个人! 而不仅仅是一个蹬三轮的!

请允许我冒昧地再说一遍,他要的不是同情,更不是怜悯,他要的是理解!是尊重!是人的尊严!

可是,杨先生,你没有给他!

玉峰反省:然而,杨先生,我仍然敬重您,因为您写出了真实,真实的事,真实的我们,您揭示了知识分子的弱点,您使知识分子反省自我,就像鲁迅面对一个人力车夫!

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占有了社会较多的资源,我们能否问一问自己的良心,面对弱势群体,我们做了些什么?

当年,托尔斯泰他老人家也想过这个问题,他把自己的庄园,财富都捐给了穷人!宁愿忍受妻儿的不理解!

今天,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三、我们!

我曾听过几位老师谈《老王》的主题

一位说:是写老王的善良、无私、尊重。

一位说,是写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关怀和怜悯。

还有一位说:是写作者在忏悔,那忏悔是伟大的。

还有一本权威《教参》上说;

——在我们周围,有一些人,他们生活艰难,不被人重视,却有金子一般的心,《老王》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

他们读懂了《老王》吗?文章是写“金子一般的心”吗?

我不这样认为,我在上面把自己的意思说出来。

我深深地感到,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老王和杨绛;

我和杨绛;

我和那几位老师;

我和教参;

请大家再齐读最后一节:

用思想者同时是鉴赏者的姿态

朗读、浸润、感悟

探究:“愧怍”的内涵

愧怍:是因为有一种东西进入了我的心中。那是什么?是人的平等,是人的观照,是真情。老王已经一无所有了,但他有人的感情人的尊严!这种源于人的力量,使我的心里不安,乃至几年后才认识自己。

人需要反省,反省才能超越;愧怍是反省,愧怍使人超越自我,超越才能成长。我们也应该像杨绛那样反省。在反省中成长!

人哪,多一点信任,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平等的交流,少一点居高临下的俯视吧!

作为多吃多占的知识分子,更要想一想,想一想自己对弱势群体的责任!!

现在玉峰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开篇的思考题:

1问:老王为什么在临死前支撑着病体,送鸡蛋香油给杨绛家?

答:为了得到精神安慰,得到临终关怀,得到平等的人地位,得到人的尊严

2问:杨绛理解老王的心事吗?杨绛说感到“愧怍”,她“愧怍”什么?

答:杨绛没有理解老王,她始终认为老王是来表示感谢的。她的愧怍仅仅是因为没有接受老王的感谢,给了他钱,拿钱侮辱了他的好意。

3问:看完课文,你读出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答:我想,今天的老王们已经不是三十年前那逆来顺受的可怜的窝囊的老王了,面对如此悬殊的贫富差距,面对今天的老王们,我们这些多吃多占,占有了较多资源人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并为之做些什么?
请同学们
发表高见

并向我提问题

•课后拓展及作业:

1. 半个月内看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并写读书笔记。

2. 作文:《我和某某》(某某指你周围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要求:有事例,有感情,有思想。)参考:下面是我写的习作,劳诸位花费几分钟时间,看一遍,并指正:

    

红鼻子,是一个菜贩的名字。并不是因为他姓洪名别之,而是因为他长着一个酒糟鼻,有时微红,有时鲜红,有时还会紫红。照理拿另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似乎有点缺德。但实在因为不知他叫什么。如果买菜时问“您贵姓”,或问“您的大名是——”这样反而显得不自然。好在他也不在乎别人这样称呼他。反而很高兴,每当我们走近他,叫一声“红鼻子”时,他就一面高兴地迎上来,一面连连打招呼:

“周教授,好久不见,出国啦?”

“吴老师,最近很忙噢!”

“陈阿姨,今天的韭菜很嫩,买一点去?”

“王先生,这菜检起来很烦,您去转一圈,我老婆给您检好。”

总之是走到他跟前,便是“阿姨”、 “老伯”、“先生”、“太太”……地叫个不停。每当这时,他的鼻子也由微红而转为鲜红。

妻子有一个怪脾气,买菜买肉不看菜肉的成色,而是认准一个摊子,凡是这个摊子的,即使菜不怎么好,她也觉得心里踏实。凡不是这个摊子的,即使菜新鲜欲滴,她也不愿走上前去,那种面孔凶相的摊主,她更是敬而远之。这与品评人物相似,她是所谓“因人废言”。而我恰恰与之相反,喜欢听其言看其货而决定弃取

红鼻子是个四十上下的汉子。每天一大早和傍晚,他就在复旦大学宿舍附近的菜市场上摆开摊子,各式时鲜蔬菜,样样齐全。有茄子、荠菜、山药、豌豆、西红柿,玉米棒……按节气不同,有不同的货。我们城里的人,正是通过他的摊子感受四季的变化,通过他的摊子与农村兴衰丰欠紧紧连在一起。

红鼻子的菜摊总是拾掇得整整齐齐,品种分得清清楚楚,一等的二等的处理的,红的黄的绿的白的黑的。如果你是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印象派画家,你一定可以从他的菜摊获得无穷的乐趣和灵感。

红鼻子不但鼻子红而且口吃 。他的服务态度又特别热情。你一到,他就给你介绍新到品种,哪些菜便宜,时鲜,哪些菜贵了点,哪些菜已落时。他都实事求是地介绍。几年来,我们已与他混得很熟。有时还故意与他开玩笑,说:“红鼻子,你这玉米是哪是贩来的,这么老这么硬还买这个价!”听了这话,他便急着争辩:“你不要乱说,我这玉米绝绝绝绝对新鲜,我我我我不会骗你的。”说着说着,他鼻子便由微红而转为鲜红,又由鲜红逐渐转变成紫红。

于是菜摊边便充满了戏谑的笑声。

我有时偶尔也上菜场,如前所说,与太太的“因人废言”不同,我只认菜不认人,自以为能识别忧劣。其实,我根本分不清菜的好坏,尽管细细观察,认真分析,结果还是常常上当。以为是很鲜活的东西,买回来一看,不是化了妆的,就是灌了水的。于是妻把她那简单的方法教给我,说“你只要认人,买蔬菜看准红鼻子,不会错。”但我心里总有些不服。认为妻子这个笨办法肯定会漏掉了其他摊位的好东西。

前年我们搬了家,搬到离复旦有两三站路的公寓里。这样一来,到红鼻子那里去的机会就少了。不过妻子还常在双休日里骑了车去红鼻子那儿买菜。

又到了大年三十,天上飘起了雨夹雪。我们的年货已备齐,妻子忽然想到什么,说要到复旦菜场去一次,我说都有了,还去买什么?妻神秘兮兮地说:“到路上告诉你”。为了赶时间,我们便打了的。到了复旦菜场,妻直奔红鼻子的摊位,她对我说:“年年除夕都在红鼻子那里买菜,习惯了,又是一年了,总要到他那儿买一点,让他也赚一点,才安心。”我笑她真是一个情痴!

我们打着伞,踏着水塘,向红鼻子的摊位走去,却不见他的人影,摊位空空的没一个人。问边上的菜贩,回答说“红鼻子回乡看老娘去了”。

妻似乎茫然若失,在另几个熟悉的摊主那儿胡乱买了点,便赶紧打的回家。

开学以后,当我经过红鼻子菜摊时,不由自主地总要看看他的摊位。他又在那儿忙开了:

“马师母,您的篮子太重,放在这儿吧!”

“杨太太,你没带零钱,下次给吧!”

“……”

“……”

我想,他哪里会知道有一个顾客在大年三十,特地打了的,冒着雨,撑着伞,踏着水塘,来买他的菜呢!

 

最后, 书赠同学们一组条幅:《四时读书乐》(作者宋朱熹,一说元翁森)。以记此一课之缘。冀诸学子多读书,细读书,读好书,独立思考,并与同学们共勉。

——玉峰

《春

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夏》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谂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秋》

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冬》

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听课感言:

1、尽管认识“五四青年”“语文教育界的叛徒”黄玉峰老师是多年前的事了,早已耳闻黄老师平生遭遇与上课风格,但之前听的都是他的报告、座谈或聊天,所以真正的课堂只在今天。

2、原本要对黄老师的这堂课作一点比较专业的点评,所以在上课前半段时间我非常认真地做着听课笔记与听课随感。但当黄老师用课件默默地向传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时,我放下了手中的笔,跟着黄老师,走进并沉入了他那独特的解读和上课方式中。我想,此时,任何的评价都是站不住脚的,理论是灰色的,在黄老师这样的课堂里是最好的诠释。

3、我之前从未想过《老王》可以上得如此深刻。坦白地说,我之前首先将《老王》的阅读姿态定位于“鉴赏”,即文章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为什么好?我从未想过,这篇文章应该是要去“解读”的。因为,杨绛的这篇文字遮蔽了很多东西,该用批判的姿态去对待。

4、教师的作用是引领学生,教师完全可以与学生一起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呈现出来,相互碰撞,适时地点拨引导。

5、对于苦难的弱势群体,要理解他们,你必须蹲下身,轻轻地与他对话,走进他的内心,感受他的喜怒哀乐,不要做虚伪的高姿态的可怜同情他们,因为他们不是要你同情的,而是要你尊重的。所以,教师可以与人物展开对话,就像黄老师那样,真正走进老王的内心深处,而不是杨绛式的,更不是钱钟书式的那样的高姿态。

6、作者到底是真情实感还是虚情假意,需要读者有足够“毒”的眼光。在字里行间挖出字来。因为,文字有时候是虚假的,被一些人不负责任地滥用,玩文字于股掌间。所以,读者千万不要一味地跪在作者面前。

7、不要一味地赞叹学生貌似精彩的发言,很多时候,学生是不可靠的,不是因为人品,而是阅历,还有大多数学生都是被洗脑洗得比较彻底了,正是在诸多教师的掌声中,我体会到了这一点以及黄老师内心的愤怒无奈与悲凉。

8、黄老师作为一位理想主义者,我不能想象,当他遭遇这个社会太多太多的现实主义者的学生时,他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悲凉。但黄老师,我更多地看到的是你那谦谦君子的笑容,我佩服你依然如此地乐观。


本公众号由大学同学胡子与麦子共同运营,胡子支教于边陲,麦子求学于京师,支教为行,求学为知,希望共同努力,以践行知行合一,以成证知,知成一体,方为真知”的理念。

本公众号开启微信打赏模式,金额不限,全部金额用于支教地学生。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