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冰箱价格联盟

吉尔莫托罗的人性实验 | info 精选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去年看 Wired 对《水形物语》团队的专访,至今难以忘怀。为了塑造这个半人半鱼的怪异生物,突出整部影片的情感中心,他们在技术细节下足了功夫。本篇精选文章,作者将具体谈谈最终呈现画面中的一些亮点。



  上    Jones Elisa 经艺术处理。



场景列举


  1    幽深之海,寂静之梦。无人称视点下狭长的走廊象征着精子无意识状态下进入宫巢的生命伊始过程。女主 Elisa 与家具一同悬浮,她无依无靠却又无拘无束。


  2    寂寥无人的影院,复古的对白。女人口中振振有词:“‘ Hedak ’ 大人,我有罪,我冒犯了上帝……”导演的自我指涉增添了影片的间离之感。


  3    月 17 日 10 点 56 分,Elisa 再次完,撕下了当天的日历,在背面看见一句令人深省的鸡汤:“时间是流经过往的河流。”


  4    吉尔斯:“这个酸橙派真恶心,但我却不知不觉地买了一冰箱”。无法戒掉厌恶。


  5    吧台前老板驱逐黑人夫妇,吉尔斯擦嘴走人。小人物的反抗。


  6   吉尔斯撞上理查德的凯迪拉克,车前盖变形。我谓之理查德“未来的破灭”。


  7   泽尔达丈夫向理查德告密,以男人的方式矛盾。孰知这是泽尔达丈夫的一次“勇敢”发声。


  8   用一句《西厢记》的话便可概括:“有情人终成眷属”。



《水形物语》,吉尔莫托罗的人性实验

文 | 张浩翔



《水形物语》可谓是近几年少有的票房和艺术口碑双丰收的一部电影,它是奥斯卡最佳影片,也是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它是吉尔莫托罗(Guillermo del Toro)登上职业巅峰的凭证,也是莎莉 · 霍金斯(Sally Hawkins)演员生涯中的里程碑。至此,“墨西哥三杰”都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称呼,美国学院主席评审团也利用这部电影获取了大众的支持和尊重,拓展了奥斯卡的包容度。

而从总体上来讲,《水形物语》精彩地处理了艺术性、剧本表意和大众接受度之间的关系,展现了类型电影与艺术片结合的无限可能,确是一部挑战了我们的感官却表意深刻的作品。它刷新了“公共领域”交流的内容设定,在虚构场景的光怪陆离里反映真实。由此,我想以电影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口,谈一谈《水形物语》对电影构型提供的艺术表达可能。




电影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Elisa 觉醒前和她觉醒后。托罗着力地用声影和造型的方式构造着这条分界线,用客观视角讲述着 Elisa 的心理变化。不难发现,影片在前一个阶段大量地使用着绿色,实则是剧组有意而为之。多看几次影片后我们会发现,影片开头梦幻的水中卧室、Elisa 用来擦皮鞋的刷子、军方实验室时墙上的工时卡、清洁人员的工作服装等物件都是绿色的。这里的绿色可以代表一种蒙昧和原始,尤其与未觉醒之前的 Elisa 的心理形成照应。在影片的前半段,Elisa 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卑微、原始、可怜的残疾女性形象:她是个哑巴,暗示着她没有话语权的社会地位;她的生活日以循环,朋友寥寥无几,与现实世界相隔甚远;她有强烈的,却寻找不到与自己相匹配的恋人;她想帮助水怪,却因为力量弱小而只能眼睁睁看着水怪被理查德用电击棒蹂躏。总的来说,Elisa 一直渴望性格独立,她一直渴望拥有话语权和社会关注度,但她却一直被世俗所边缘化。前半段时绿色反映出她的无力。

而大反派理查德也与绿色关系甚密,只是绿色在他身上的表意与 Elisa 不同。


       “水蓝色”的车是“未来”。


当理查德去买车的时候,他看上了一部实则是宝绿色的凯迪拉克,但在销售顾问的甜言蜜语和他自己的自我欺骗中,他将凯迪拉克的宝绿色在自我的意识中转化为水蓝色,并且认可了销售顾问提出的“水蓝色”是美国未来的观点。此时绿色在理查德身上戏剧性地形成一对矛盾,它一方面象征着理查德虚伪愚昧的本质,。这说明,一个不求思取的人是无法逃脱愚昧以及无法进化的境遇的,而这点矛盾在理查德的凯迪拉克被吉尔斯撞损时达到高潮:理查德口口声声的“未来之车”付之一炬,他眼睁睁看着爱车变成废铁,这暗示了他未来的破灭以及他悲剧的命运。


      绿色是未来的主色调。


实际上,理查德是一个美国成功白人男性的缩影,在他身上我们看见了很多中产阶级共通的狂妄自大的本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见他刚强体魄下暗藏的对自我无法得到社会认可的恐惧:在厕所里,他对着泽尔达和 Elisa 侃自己的人生经;在停车场停完车后,他用手细细抚摸象征着自己地位的爱车;面对研究员和自己的上司,他用电击棒猛锤水怪来展现自己的男性雄风。话说回来,笔者认为这里不能只被理解为是他的虚伪这么简单,因为这种害怕不被认可的恐惧是人类无法回避也无法直接面对的一种原始心理蕴藏(巴赞语为原型),这种原始的渴望大众认可的心态在Elisa身上外化为独善其身和寻求爱情,在理查德身上则表现为对权力、性欲、凌驾感孜孜不倦的追求。

于是在电影的前一部分,绿色基本上无处不在,它为观者提纲挟要地展现了一幅未开化的美国社会画卷:在这个社会中,、歧视、虚伪、阶级固化悄然存在,残疾人不被社会所关注,强者自强,弱肉强食。

随着水怪被救出,电影的用色悄然发生改变。Elisa 的装扮从全身绿色到戴上红色头巾再到红色高跟鞋再到最后的红色大衣,象征着她自我意识的觉醒。红色很多时候是女权主义的标志,上个世纪,美国经常有很多公众女性用艳红色的口红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立场。所以我们便不难理解 Elisa 为什么要改变自己的装束,还大胆地使用 “F*ck You” 的手语挑战理查德代表的大男子主义的权威。她的人格悄然发生改变,她开始大胆追求爱情,不再畏畏缩缩,不再自卑和自我否定。在影片的最后,Elisa和水怪倒在血泊中,红色的意象充满着屏幕。蒙太奇剪辑中,红色经常预示着流血和,此处的流血可以理解为是 Elisa 在用生命在进行超越语言的抗诉,而最后理查德的流血则代表着旧事物的灭亡和正义一方通过取得的成功——这是一次由边缘化群众为基础的小人物的胜利。

影片的最后,Elisa 与水怪在水中共舞,这是全片中为人称道的一个长镜头,它再次掀起了影片的一个高潮。此时我们会发现,水绿色的颜色再次成为了这个镜头的主旋律。这样的设计不失巧妙,一方面,这是一种与电影开头的呼应,象征着新生命的伊始。另一方面,它歌颂着 Elisa 和水怪打破界限、回归原始自然的不凡之爱。这样符合大众价值观取向的大团圆结局,是托罗所渴望的,它不至于是撒上一层好莱坞的糖霜,也不至于使电影陷入先锋艺术无法寻求大众表达的窘境,它是荒诞却也是美丽的。

我们会发现,红色和绿色在影片中是一种人性的二元对立。Elisa 在电影中发生着人性的改变,代表的是逃脱愚昧的一方;而以理查德为首的人则毫无改变,象征人性的漏洞永有缺憾。托罗用电影美学渲染的红绿世界,是他根据社会实践做出的能动反映,表现了现代人经常无法寻找自我的一种永恒性困惑。

像一句诗里说的,这个世界总是“绿肥红瘦”的。




演员萨尔玛 · 海耶克(Salma Hayek)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说:真正的人性因被刻板印象遮蔽而隐形,而我们的电影工业必须对其葆有最真诚的好奇心。

托罗的电影以包含奇幻、童话和怪兽等题材而著名,《水形物语》这部电影是他六年磨一剑的心血之作。笔者认为,托罗的电影风格有很明显的作者文本形式,六年的打磨时间里,托罗不仅在自己熟悉题材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并且他还将许多新时代的价值观加入电影中引起思考。托罗是具有好奇心的,并且他已经交付观者一部完整且表意达标的作品。。

,与艺术性难以平衡。,例如法国导演科斯塔 · 加夫拉斯(Costa-Gavras)的《Z》,;又如韩三平黄建新的《建国伟业》,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轰轰烈烈的建立新中国的伟迹。这些电影大多有着通性:它们都有着一种强烈的意识形态,情感为人物服务,情节设计通常不太复杂(有特例)。

之所以提到这个,笔者是想引出以下观点:,从而能看出托罗从事电影工作的性格和态度。

《水形物语》的背景是美苏两国的冷战,美方军方为了研究秘密武器抵抗苏联而抓住水怪研究。罗伯特·霍夫斯泰特是苏联一方的间谍,受上级命令行事前来阻止美国进行军事研究。我们发现,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的上司,都是跋扈且自恣的。美方的将军甚至直言“我的肩膀上有五颗星,这就预示着是由我来做他妈的决定”,而罗伯特的上司也毫无人性可言。这其实符合常理,因为大国之间整体利益为重,牺牲一只水怪不足为奇。而托罗在处理这样一种特殊的背景之时,没有代入刻板印象。电影中,苏联间谍也可以是个有担当、讲人情的知识分子;美方军方实验室中的工作人员可以很有爱心,也可以做起事来毫无人性。由此可见,托罗是以美丑定好坏,而不是以好坏定美丑,他的创作动机是不以任何外界条件为转移的。

有了这样的判断基础,我们便可以用这样的意识来分析托罗对其它社会现实处理的背后原因了。

我们看见,影片中在吧台被歧视的黑人夫妇最终屈服于老板的淫威,蓦然走出商店;我们看见,当理查德开上新跑车时,身边出现了一些下属开始疯狂奉承;我们发现,小画家吉尔斯最终成为了英雄,人兽之间的爱情成真。这些情节的设计是否合理且动机纯粹呢?正如很多观点一样,,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实属刻意,有列举社会问题之嫌。但笔者对此也感到警惕,因为将任何饱含心血的艺术创作揣测为对资本的曲意逢迎和投机,是对艺术家的侮辱。而通过对比托罗前几部电影(《魔鬼银爪》、《潘神的迷宫》等)来看,他对类型电影的自我理解是很不同寻常的,这也是他的电影充满作者文本的原因。经历了六年的剧本打磨,托罗把社会现实的元素加入了《水形物语》,这是他对于自身创作水平的一种新的交代和寄望,从结果上他的完成度较好,所以笔者更偏向于从艺术性的角度来评判托罗和他所执导的电影,不再妄加判断。

艺术电影大多是展现现代性的困惑和惨痛,类型电影大多是将观众的内心情感调度起来。影片结尾我们看见托罗把这两种有界限的电影模式的具体实践方式融合了,导演用超现实的手法让水怪和 Elisa “复活”并且于水中拥抱,这是一种对于现实惨痛的调剂。而在最后,水怪没有变回人,这让观众在调动共情感的时候感到一丝不适,恰也是一种打破艺术和类型界限的探索。价值观在观者意识中运作的同时,又以一种隐藏的方式促进观者的想法更新换代,所以我们可以说,《水形物语》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脑中的“狂欢”。

更多的来说,《水形物语》不仅是价值观的狂欢,还是一种框架模式的集合,现实与梦幻之间的调度给予我们观影的奇妙体验。




毫无疑问,Elisa 与水怪的爱情是乌托邦式的。和韩国导演李沧东的《绿洲》里的劳改犯和重度脑瘫患者之间的爱情一样,这样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不符合我们的理念,这本身就给予观者一定的共情距离。但像所有以爱情为主题的电影一样,《水形物语》之中的爱情也拥有超越性,这种超越性体现在 Elisa 为了水怪做出的种种冒险(甚至献出生命)上。在所有的爱情片中,爱情的人道主义力量在于恋人之间的彼此拯救,只有爱情可以把恋人从矛盾关系中解救出来。Elisa 深知拯救水怪阻力之大,但她不顾一切去追求这段爱情,这是一种超越性的表征。我们看到,Elisa 似乎一直处于主动的位置,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水怪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拯救着自己。

在《水形物语》里我们看到一种合理的理想主义,它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边缘上的超越,并且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和话语生产活动在公共领域中不断运作。影片中时时出现的梦幻场景,比如 Elisa 与水怪之间的舞蹈,就是通过音乐歌舞片的框架,表现一种底层真情对于等级、种族等世俗观念和现实关系的执异和挑战,从而产生一种更合乎美好世界的交互式的恋际关系。

电影前期当 Elisa 用光滑的鸡蛋作为性暗示时,我们看见水怪是对此不理不睬的。因为这时 Elisa 对于水怪的爱情是单边的,水怪并没有与 Elisa 产生交互。而到后来水怪意识到要拯救自己、拯救 Elisa 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爱情才悄然开始。在影片中爱情确定的标志应为水怪和女主在浴室中的深情拥抱的情节,这时他们之间的爱情才开始成为一种对于世俗的抗争,同时成为一种感人的精神动力。

与此同时,抗异化的主题在电影中也不断出现,它是爱情深层次的意识表征。在生活中我们很难避免被异化:被资本异化的爱情则是拜金,被欲望异化的爱情则是作淫,而被歧视异化的爱情是相互作恶,各种被异化的形式不胜枚举。影片中,Elisa 和水怪的生活际遇太过相似,因为他们都是边缘人,被、被凌辱、都没有地位,这便是他们在一起的心理认同动机。托罗用一个人兽的爱情故事世人如何去理解爱情。

爱情此时便成了抵抗异化的救命稻草。


后记

对于《水形物语》的讨论,网络上争论不休、角度各异,也不失优秀的看法。笔者尽量用客观的方式来解读电影对于社会现实的表达方式,限于字数和精力,表述不尽完美。笔者认为,观影的意义在于观影者有自身的符合逻辑的的新奇理解,所以本篇文章只供大家参考,真正的解释权还希望掌握在各位读者手中。



点击图片进入 045 期新刊介绍推送。

(本文来自《爱华附》045 期投稿分享,可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购买。)


图片 | 作者提供

编辑 | 范荣彬




Editor's Choice 是 info 新媒体部推出的文字栏目。我们精选往期《爱华附》中备受好评的优质内容,旨在让更多人了解《爱华附》、发现不一样的思维角度。


 Q: 

喜欢吉尔莫托罗的电影吗?或者对本届奥斯卡有点小想法?

想听听你对《水形物语》的独特解读。


在本条推送文章留下你的阅读感想,我们将择优置顶并汇总。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