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冰箱价格联盟

外资狙击围剿,民族品牌必须突出重围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与在华外企在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利用外资政策日益走向成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开放性使得中国对全球的资本、产业、技术和人才等关键要素的综合集聚能力持续增强。


但“甘蔗没有两头甜”,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润的,外资进入中国本不是来搞慈善的,而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有些跨国公司火力全开对民族品牌进行狙击围剿,以期实现垄断进而获取更多更大的超额利润。


双刃剑:外资涌入绝非免费午餐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长期以来,一些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管理、资金和品牌优势,通过合资或并购中国同行企业,达到实现其“高、中、低”市场“通吃”的目的,确立其市场“霸主”地位——


在日化领域,曾是中国排名第二的护肤品小护士,被法国欧莱雅收购后,销声匿迹;承载着几代人回忆的美加净经过收购、赎回的一番折腾后,再也难振雄风;看似本土品牌的中华牙膏,也早已被并购到联合利华的团队;而曾经的黑妹、蓝天六必治等知名民族品牌牙膏企业均被外企收购,并从此被束之高阁。



在快消领域,被达能收购的乐百氏如今难见其踪影;本可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媲美的健力宝在外资狙击下早已淡出国人视线;2013年北美最大的巧克力制造商好时公司收购上海金丝猴公司80%股份后,大规模的裁员、停产让金丝猴处于被雪藏的边缘,国内高端糖果市场从此为几大外资寡头所垄断。


在电器领域,曾被誉为“冰箱中的精品”的苏州香雪海在1995年与韩国三星电子合资后,沦为三星电子在中国的生产基地,此外还有被伊莱克斯收购的中意电气、被西门子收购的扬子冰箱、被惠而浦收购的雪花冰箱等,都与香雪海一样成为了过去的记忆。



“吃一堑长一智”,这些深刻的教训让中国企业界充分认识到,外资品牌涌入中国背后,是大多数跨国公司先合资,再增资扩股,直至控股的轨迹,是为了占领更大的市场,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所以,慢慢的,外资品牌通过投资“蚕食”“雪藏”民族品牌的路逐渐走不通了,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利润之下必有办法”,外资品牌在实践中又找到了狙击民族品牌的新办法。


抢地盘:难以绕开的专利“包围圈”

在国际开放性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跨国公司通过积极抢占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等制高点,发起“蓝色圈地”“宇宙空间圈地”“生命专利圈地”等,其中最值得警惕的是愈来愈大规模的“知识产权圈地”——凭借着科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跨国公司形成了对知识产权和主导设计的高度垄断,通过制定对自己有利的专利保护游戏规则来获取超额利润。



事实上,近年来外资品牌与民族品牌的知识产权纠纷,尤其是商标、专利的纠纷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而其中充当被告的,往往是相对弱小的国内民族企业、民族品牌,而时间节点的选择也特别精心——


2012年,荷兰飞利浦公司在深圳起诉飞科及其经销商侵犯自己的一项发明专利,要求飞科停止生产、销售应用该专利的剃须刀,并销毁相关设备、模具以及库存产品;



2014年,瑞典爱立信公司在印度起诉小米公司涉嫌侵犯其所拥有的8项专利,一时间小米旗下全线手机产品不得进入印度市场,这对积极谋求国际化的小米而言无疑是“当头棒喝”;


去年9月,继对科沃斯等多家民族品牌提起专利诉讼之后,,诉称小狗电器生产的吸尘器配件涉嫌侵犯戴森两件外观设计专利,共计索赔100万元;



……


在这些案例中,跨国公司在专利保护的道路上走向极端,虽然说得冠冕堂皇,但目的并不纯粹,而是刻意制造专利壁垒,阻碍市场有序发展和公平竞争。必须强调的是,专利壁垒不同于专利保护,它是一些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凭借高科技优势来强化垄断、减少公平竞争、设立专利陷阱、阻碍他国企业发展的手段。


在跨国公司、外资品牌强势的专利“狙击”“围剿”面前,民族品牌的发展壮大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在国内外市场的“地盘”争夺战中,由于游戏规则由外资跨国公司主导制定,民族品牌处境十分不利,一些企业甚至陷入了“不搞研发等死、搞研发找死”的两难中。



突围战: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调查分析,目前外资企业已经在中国形成了专利优势,而随着国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氛围的日渐浓郁,外资企业的专利优势也逐渐成为了本土企业发展道路上的“阵”。


从以往案例来看,外资企业一般会采取延迟性的专利攻击战略,先利用中小企业的发展来培育市场,等待时机成熟时再突然发难,进而逼迫对方与自己合作,以达到较低成本迅速切入市场的目的;或是直接要求对方进行巨额赔偿,以防止竞争对手追赶或超越自己。



外资企业频频实行的“专利狙击”和知识产权“偷袭战”,事实上已经对我国民族品牌、产业甚至整体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国家以及企业绝不能坐以待毙,采取必要措施保护企业自身以及消费者利益不受侵害是势在必行的。


一方面,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宏观的知识产权战略,积极参与协调和推动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为本国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氛围和有利条件;同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法律规定了许多灵活的例外措施与空间,国家与企业也应该好好利用这些规则,运用法律手段防止外资品牌滥用知识产权实施市场垄断。


另一方面,对于民族品牌而言,要想真正生存下来并持续发展,自主创新是唯一出路。而一个大国的发展,也必须要提升关键行业和关键性企业的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族品牌。



近年来,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标准输出,民族品牌逐步实现逆袭。去年在英国发布的“2017国家品牌指数”排行榜显示,中国品牌总价值逾10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全球最具价值品牌500强”,2008年中国品牌仅占8席,去年这个数字已达到50席。不少在专利“围剿”中饱受炮火的民族品牌,也正是因为自主创新优势,有了突出重围的底气——


依靠100多项自主创新专利,飞科成为中国剃须刀行业公认的第一品牌;



凭借智能科技与艺术设计的成功融合,小米手机牢牢占据全球销售前五位置;


通过企业内在的“互联网精神”与创新思维,经由互联网模式崛起的小狗电器在吸尘器行业发展成熟度和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掌握核心技术,闯出了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根据中怡康数据显示,小狗电器近三年吸尘器和除螨仪产品线上零售量、零售额均排名前二位,保持稳定的行业领先地位。



……


企业层面,进步明显;国家层面,也很提气:据悉,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38.2万件,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5.1万件,排名全球第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创新能力最强的经济体之一,也成为世界上唯一有可能突破发达国家专利壁垒的发展中国家。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品牌不仅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衡量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转型,国家形象的提升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高,都需要民族品牌的整体崛起。


可以肯定,外资品牌和民族品牌的“战争”从不曾停歇,也不会结束,且在不同发展阶段会有不同表现方式。对此,无论是在国家层面,,都必须加大对民族品牌的支持力度,积极转变消费理念,鼓励和提倡选择自主品牌,为民族品牌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开拓发展空间。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