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婴幼儿胃肠道功能比较差,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低,稍有不适就容易发病。小儿肠炎多因不洁东西所引起,故预防最要紧的是食物的清洁及保存安全。
小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
1. 肠道内的感染由细菌和病毒造成,特别是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假如孩子患病而大量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还会造成霉菌对胃肠的伤害。
2. 上呼吸道的炎症、肺炎、肾炎、中耳炎等胃肠道以外的疾病,可以由发烧和细菌毒素的吸收而使消化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增加。
3. 不合理地喂养婴幼儿。孩子吃得过多,过少;或过早、过多吃淀粉类、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突然断奶等,都能引起孩子拉肚子。
4. 气候变化。如过冷使肠蠕动增加,过热使胃酸及消化酶减少分泌,也可诱发急性胃肠炎。
小儿急性胃肠炎的症状
急性肠胃炎多因进食生冷刺激性食物、暴饮暴食、腹部受凉或进食腐败变质的食物引起,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若病者口渴,舌红,苔黄,则为热证;若病者口不渴,舌淡,苔白,则为寒证。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机型肠胃炎的症状。
1
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吃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具有潜伏期短、时间集中、突然爆发、来势凶猛等特点。90%以上发生在7、8、9三个月,主要是食品在加工、运输、贮存、销售、制作等过程中,由于忽视食品卫生,引起交叉感染。常见的细菌有沙门氏菌、变形杆菌等。预防的关键是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防止食品污染。
2
旅游性腹泻
旅游性腹泻是在旅游中发生的急性感染性腹泻,常因摄入受污染的食物、饮料和饮水而发病,病源菌主要是各种类型的大肠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常见症状为水样便,并伴发腹痛、腹胀、呕吐等。因此,在旅游过程中要严把“病从口入”关。
3
大肠杆菌肠炎
大肠杆菌肠炎主要是吃了大肠杆菌污染的蔬菜、肉类、海产品、自来水、冷饮等而发病,一般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腹泻,每日3-5次,为黄色蛋花样便、量多。因此预防该病要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
4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污染饮食、饮水而经口感染,还可通过手、苍蝇而传播。由于菌群众多,人体反应性各异,临床症状多种多样,轻重不一,主要有全身中毒和肠道症状,通常起病急骤,先是畏寒发热,后腹痛腹泻等。中毒型菌痢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
5
冰箱性肠炎
冰箱性肠炎即耶尔细菌肠炎,随着冰箱的普及,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耶尔细菌广泛存在于牛奶、肉、鱼、禽以及蔬菜等许多食物中,在-4℃以下的低温下生长繁殖。冰箱冷藏室里的食品污染了该菌就可能引起肠炎。因此,冰箱内的食品要生熟分开,进食前要重新烧熟烧透。
护理须知
1. 预防及治疗脱水
在肠胃炎初期,孩子的呕吐会较严重,如果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分,很易会引致呕吐,可使用匙羹或针筒缓慢喂食,会更容易成功。
2. 饮食
应尽早给予易于消化、吸收和营养均衡的食品。不宜进食高糖分、高浓度的饮食(如未经稀释的果汁、汽水)、油腻煎炸的食物。
如果是由于母乳而出现的肠胃炎,应该及时地缩短每次母乳的时间,或者暂停辅食人工喂养,可以使用一些米汤,酸奶脱脂奶,待孩子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一些流质半流质的饮食,如蒸面条,少食多餐。
3. 药物
一般肠胃炎是不需要服用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引致腹泻及延长带菌期,只有在极少的情况下需要使用抗生素。止泻药或能抑压腹泻的症状,但幼儿使用时可能会有严重的副作用,如肠瘫痪,昏睡,甚至呼吸停顿,所以应尽量避免使用。另外,止泻药还会令肠蠕动减慢,令病菌有机会滞留在肠中继续繁殖而令病情延长及恶化。
4. 注意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进食、开奶及喂食前,如厕及替病童换尿片后,必须洗手;用过的尿片,要放进指定垃圾桶内并盖好。住院期间要依照医护人员的指示,注意卫生和遵守各种隔离护理措施。
5. 皮肤护理
小儿出现的肠胃炎期间,使用一些吸水较强、柔软的布质的尿布或者是尿不湿,避免使用不透气的塑料布,或者是橡皮布,尿不湿应该及时更换,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孩子的臀部,并且擦干,以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局部皮肤发红处可涂抹5%的酸软膏,或者是40%的氧化锌油剂并按摩片刻。
腹泻期间,肛门周围皮肤容易红损,所以家长需注意保持孩子臀部皮肤清洁干爽,常更换尿片,大小便后用清水清洁和轻轻抹干臀部,有需要时按医嘱涂上保护性药膏。
最后提醒大家,小孩肠胃偏弱,尽量不要吃街上贩卖的生冷食物,在家中吃东西一定要煮沸或用其他方法洗净消毒灭菌。餐具用品要消毒干净,婴儿的奶瓶也要严格消毒,冲好的奶或吃过一半的奶,不可放置在温室太久。